2020線上智博會“智造新動能·智聯新產業”高峰論壇現場。(論壇主辦方供圖)
中國數字建筑峰會2020現場。特約攝影 郭旭
9月1日,由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承辦委員會主辦,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、九龍坡區政府承辦的2020線上智博會“智造新動能·智聯新產業”高峰論壇,在重慶霧都賓館舉行。來自國內外的120余位大數據、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、企業高層及政府部門代表暢談“新基建”,共話“新生態”,探討“新模式”,為智能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。
依托“新基建”研發前沿應用場景
“當前,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。”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、全球著名超級計算機專家陳世卿認為,重慶乃至中國發展數字經濟,需加快推進5G、人工智能和智能超算云平臺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。同時,依托這些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速研發智能醫療、智能教育、智能文創、智能制造、智能農業和智能交通等諸多領域的前沿應用場景。
譬如,心臟病有十幾種,如果有人在街上突發心臟病,救護車必須在20分鐘內將患者送到有該類心臟病醫師的醫院。針對這種情況,可開發心臟病心電信號AI檢測系統,用人工智能代替醫生進行快速檢測,然后由急救人員將其送往對應醫院。
微眾銀行資深人工智能專家殷磊指出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不能是空中樓閣,一定要貼近生產生活、貼近企業的業務去開發它們的應用場景。
站在需求方的角度去采集數據
“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,目前,人們收集到的數據絕大部分都是低價值不可用的。”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、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說。
如何采集真正有價值的數據?周濤認為,以往的數據采集,是站在數據產生方的角度而為。而要讓數據真正成為有價值的生產要素,需要站在數據需求方的角度去采集。
“為此,我們可進行數據清洗,即通過建立標準的數據清理模型,將多個業務系統中抽取出來的數據重新審核和校驗,將沒有價值的數據篩選掉。”周濤建議。同時,還可建立數據監理模式,由具有相關技術實力的監理單位,對數據供給方的數據交付情況進行監控和評估,以提高數據質量,保證數據具有“高價值”。
創新智能化應用的商業模式
今年,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加快了數字產業化的進程,推動著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。但在聯通大數據CTO兼首席數據科學家宋雨倫看來,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尚存在產業應用方面的挑戰。“從企業角度而言,盡管在智能化轉型方面投了不少錢,但智能化和數字化并沒有帶來多大的價值。”通俗地來說,就是很多企業沒有在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找到能夠賺錢的商業模式。因此,企業推進智能化轉型,需要在商業模式、新業態方面進行創新。
如何創新?明略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鄭農認為,企業數據產業化和產業數據化是交織在一起的,企業在智能化轉型中,搞技術的員工一定是要跟這個領域的專家結識,讓專家告訴他們智能化技術背后的知識和邏輯體系是什么,企業如何做技術轉化和服務。如此,把專業知識和企業的產品、服務相結合,就能夠通過創新找到好的商業模式。
重慶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
網站標識碼:5000000095 ICP備案:渝ICP備05003300號國際聯網備案: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814號